建筑类毕业去中建施工单位、房地产、还是设计院

看到这个问题,【我想起我当时毕业时候的迷茫了】,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带来一点帮助。

我自己曾经在北京的【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过相关工作经历,后又在房地产持续工作多年(其中住宅业务开发和顶尖的商业项目均有涉及),项目的施工单位也基本都是中建系统的施工单位,单位二局、五局、八局和三局均有一定的了解,就以我浅薄的了解谈一下我自己的看法吧。

首先说结论: 题主手里的几个OFFER选择都不是很好,优先建议在应届生身份还未丧失的情况下考公务员系统,题主提到的这几项选项排名中建三局>房地产>设计院(设计院基本就不要考虑了)。下面依次来说一下这几个选择对应的行业不同点。


建筑类毕业去中建施工单位、房地产、还是设计院

本文阅读提纲


首先是公权系统:

一、公权体系的成熟利于个人发展,且机会难得,可以说是百年未有之重大机会。

随着我们国家近些年的发展,公权体系在不断的成熟,相较于前些年,整个体系得架构、组织方式、人才培养、发展路径都更加的清晰。

不知道大家近期在刷手机视频的时候发现没有,很多年轻干部都越来越向名校背景集聚,这种现象从侧面说明了当前的环境是非常有利于名校生的个人发展的。

那么,为什么我要说目前的这个阶段呢,一方面,我们国家的公权体系在快速的发展,对于人才的吸纳非常的快,20年至28年期间是整个公权体系变革与重塑的关键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进去,意味着你有更多的机会,虽然充满了挑战,但是机遇与机会并存。

其次是中建系统:

中建系统(国企央企发展次之)

如果去企业,我们也可以简单分析一下,无外乎中字头国央企,设计院。对于找工作的同志来讲, 我们需要先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凡是带中字头的企业是国企。

首先企业的基本福利是可以保障的,这部分保障主要是五险一金甚至六险一金。可能大家刚毕业对于社保的认识还是不足的,在实际生活中,可以报销,取药品,门诊报销等等都有一些优惠的。职业年金在退休的时候也是可以领退休金的。这些都是一笔钱。

其次企业的发展方向基本是可控的,我们自身可以在这一艘大船上跟着企业的节奏,不断进行个人发展的更新和迭代。最重要的是在这种企业中,我们有容错的机会,在就业初期人人都会犯错,基本都在犯错中成长起来的,这种企业会给大家提供犯错的机会。

通过在中建三局的一段时间,我有一个惊人的发现,那就是去中建系统的施工单位,一般大学都是学土木工程或者造价或者幕墙装饰的专业多一些。可能一提起中建系统,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施工单位,对于施工单位的就业市场、用人标准、工作环境等等方面与工地直接挂钩,觉得有点LOW,这个其实是对中建系统一个很大的误解。那么接下来我首先说一下中建的体系。

一、中建系统的体系构成

中建系统总共有八个局,除了施工单位,还有中建装饰、中建幕墙、中建自己的房地产公司(近两年兴起),其中施工部分占了大头,但是中建的装饰和幕墙在整个体系内也是很强的,中建幕墙例如【中建深装】,施工质量也是不错的。

二、几个局的盈利情况

这几个局里面应该当属八局和三局的盈利能力最强,就我自己接触的情况来看,中建五局好于中建二局,当然这个结论可能带有一定的片面性,有可能也是和团队有关。在实际的工作接触中,中建五局在施工组织、人员配置、现场配合态度、施工质量方面均比中建二局要好一些。而对于题主提到的中建三局,据我所知中建三局在这几个局里面可以排到前三,在房地产开发公司的口碑也是可以的。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差。

三、中建几个局的人才发展

众所周知,目前的干部导向都是年轻化,不论是IT行业、房地产行业、或者中建系统,他们本质上在我来看都是劳动密集性企业。之所以这些企业更加强调干部年轻化,主要原因在于这些行业的工作压力确实比较大,对于个人身体消耗比较大,所以年轻的干部更加有利于工作的推动和开展。

与此同时,像答主这种比较年轻的人才,进入中建系统后一定会有长足的发展。整个中建系统对于人才其实也是非常重视,每年的校招生在进入公司后也会得到重用。和我对接的几个校招生基本在工作3-5年以后都到了项目经理的位置,有的在工作10年左右已经到了片区负责人的位置。就此来看,在中建系统也是能快速的做到管理者的位置。甚至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讲,作为校招生在进入中建系统后,相较于其他的行业,有更多的机会进入到管理序列。管理序列在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整个职业生涯周期会更加昌,也具有比技术序列更宽广的平台。从这一方面来讲,没有不堪。

其次,对于中建系统,由于每年校招生数量也比较庞大,人员的质量可能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答主可能担心这种人员质量的偏见会对自己的就业输出的口碑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其实这个完全不用担心,不论在哪个行业,人员都是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员工,这也是一个公司稳定发展的基本条件。但是这个其实对答主是有利的,在这种环境中稍微优秀一点的人才很容易脱颖而出,对于个人后续的发展是比较有利的。

四、中建系统对于证书和职称的重视

在目前国家大力推进职称发展的过程中,不在中建系统的可能对于中建系统内部对于职称的重视程度并不了解。比如在我之前的工作单位,房地产公司对于注册证书,例如结构注册、岩土注册等基本没有任何补助,而且也不会在实际工作中有任何优势。但是在中建系统中,据我所了解的,凡是注册基本一个月会补贴一万,你想想一年就是12万,这是在工资和奖金基础上多出来的12万块钱啊。都是实打实能拿到手的。而目前,在其他行业有注册的人,由于社保不是唯一,也无法挂靠。而如果放在自己所在的公司基本没有任何补贴,这一部分可能中建系统之外的人并不了解,所以在就业的时候不能了解个人薪资构成的全貌。

五、进入中建系统后的发展

答主在问这个问题的时候,可能也是很担心自己未来的发展,其实这个更加多的取决于个人。建议答主在进入中建系统后快速的提升个人能力,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快速的熟悉公司的各种规章制度,在进入公司后对于公司日常的制度、晋升的方式,都需要快速的熟悉和了解,只有在了解规则之后,我们才可以借助规则去快速的实现自己目标;

第二,需要跟对队伍。没错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刚毕业我们基本是一张白纸,跟一个好的队伍可以说是对于我们自身的发展可以少走很多弯路。不会的可以多向他们请教,这样能够快速的成长。

第三,要不断持续进行学习。虽然我们的学习经历结束了,但是进入到工作岗位之后你会发现,只要我们持续的学习,与没有持续学习的人之间的差距会快速的拉开,这个时候我们能完成良好的一个积累,这个时候积累的经验将作为我们个人能力的一个体现。


建筑类毕业去中建施工单位、房地产、还是设计院

摘录自克而瑞


再者是房地产发展:

当前的社会和经济背景下,房地产的发展可以说是缩量非常的严重,2023年较之2022年整个房地产缩量近50%,而头部企业的缩量也差不多达到了30%。大家不要看每个企业的销售量有多大,只能多目前的雪花还没有影响的那么快。那么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可以说进入房地产住宅板块会很快面临着失业的风险。

过去的住宅都是靠着高周转快速回笼资金,然后在不断的将雪球滚大。我记得在2017年的时候很多房地产公司都在提首开三个月,首开四个月,首开六个月等等。但是这一切的基础都是基于我们国家底层人民还具有一定的购买力,整个房地产市场还是相对比较活跃的。但是目前整个房地产市场经过2017年-2022年五年时间的快速发展,基本上把房地产住宅业务的红利已经全部吃完了。那么当题主现在在进入住宅业务的时候,一方面没有好的项目锻炼,另外一方面没有相应的快速成长通道,这对于刚毕业的年轻人可以说是非常致命的。

如果非要去房地产行业,我个人建议题主可以尝试下商业地产板块。为什么这么说,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最近华润、印力、金茂等企业发行的商业REITS。

建筑类毕业去中建施工单位、房地产、还是设计院

网上摘录


两天前,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发了一条朋友圈:“千呼万唤始出来!如同二十多年前的按揭,成就了千家万户老百姓的置业安居梦想;今天的REITs ,将帮助我们从房地产开发商转型为不动产的经营服务商,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其深远影响将随时间而显示出来。”与这段文字一起发布的一则消息是,万科旗下印力集团实现了REITs(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突破。实际上,不止万科,10月26日,沪深交易所共受理了四单消费基础设施公募REITs,分别为嘉实物美消费REIT、华夏金茂购物中心REIT、华夏华润商业资产REIT、中金印力消费REIT。此前,公募REITs的范围仅覆盖到仓储物流、园区基础设施、新型基础设施和保障房等相关领域,而10月20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修改 <公开募集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指引(试行)> 第五十条的决定》,将公募REITs试点资产类型拓展至消费基础设施。

之前住宅业务也在经常提【投、融、管、退】这几个字,但是都没有实现。而这次这几家商业地产项目REITs的发行,可以说是真正打通了【投、融、建、管、退】这个完整的通道,为房地产相关的从业人员又带来了一丝希望,让大家看到了另外一个发展通道。给大家又带了一些想象。其实,在差不多10年前,这几家企业就在开始铺排相关的工作,当前顺利落地可以说是一个曲折但是好的结果。

REITs实际上起源于美国,在1991年公司制REITs落地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到了2020年底,全球已经有40多个国家发行了REITs。基于不同的维度,它可以分为多种类型。目前美国的主流产品为权益型、公司制和开放公募REITs。投资类型也是比较丰富多样,主要分为基础设施、零售、工业、公寓和住宅这五大类。

基于这一模式,我个人觉得未来得房地产市场可能会向头部企业积聚,这种积聚效应会使得头部企业得规模越来越大,利润分成也会越来越多。而能够发行得公司目前也只有华润(万象城)、万科(印力)、金茂(览秀城)、物美这几家。其中华润和金茂均是央企,而万科是混合所有制企业。鉴于近期深圳国资委和深圳地铁给万科债务危机站台,关于万科未来得企业性质我觉得大家其实也能有一定得现象空间。之所以说这个,我主要想表达得是无论是中建系统还是房地产开发系统,题主都应该优先选择央企和国企,一方面是他们能够更加精准快速得与国际金融机构进行接洽,我们国家得金融政策对于国企和央企得政策扶持力度也大。这样在这一艘大船上,作为船上得人我们会更加得安全,自己得职业生涯也会被拉的更长。

关于REITs可以给大家推荐一本入门的书籍,由于本文内容有限,如果大家有兴趣后续将进一步专门的给大家分享。

《货币权力:货币创造如何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

首先我本人对于设计院的发展并不看好。

对于已经在设计院和即将前往设计院工作的应届生来讲,目前设计院已经不是一个好的选择,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比较差的选择。最近几年设计院在不断的进行招聘,且招聘的门槛在不断的降低,甚至有的设计院只要是个男的他们就要。

1、问题及现象

在设计院整体薪资不断下降的情况下,只能不断的招聘,招不到人也就是一个常态化现象了。之所以会发生以上情况,究其本质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而且设计院经常加班熬夜,可以说国内没有哪个设计院是不熬夜的。

2、原因分析

第一,目前建筑学或者土木工程本科生研究生毕业之后去设计院的人越来越少了。现在的应届生更多会选择体制内、教育行业(例如高校教师)、事业单位、自媒体、转行IT交互等各个方面。这样原有设计院的人员越来越少了,而且招聘的质量下降的严重。

第二,设计院必须要有新鲜的血液,然后老八校好学校的学生基本不选择了,设计院只能一步步降低招聘的要求。之前设计院招聘一般以研究生为主,主要原因在于国内的研究生教育一般以导师项目为主,对于实际项目的训练和操作有一定的经验转化的。目前设计院吸引力不足的时候,研究生选择设计院的数量急剧下降。

第三,对于设计院实际工作而言,设计院的骨干力量基本是毕业3-5年的员工,那些老员工已经没法熬夜了,对于项目的高节奏已经无法达到。

3、解决策略

在设计院工作打工者们,不能再幼稚的认为通过技术的提升就可以在设计院站稳脚跟。这个不是一个个性化的问题,是整个时代发展的洪流之下,时代背景对于设计院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

一方面:我建议目前在设计院的同仁,如果年龄是在35岁以下可以在职考公、考事业单位。尽量将自己下班的时间拉长,去进行转化。不要幼稚的认为在设计院的消耗是一种自我提升和进阶的方式。这种思想可以说在设计院根深蒂固,也是当今设计院PUA的一种典型方式,一定要跳脱出来。

另一方面:对于年龄已经超过35岁的从业者们,可能需要在这一行进一步深耕了。可以尽快的评副高,在拿到副高之后可以去高校拿教职。

如果你要问我,设计院的未来在哪里,我的答案是【没有未来】,请尽快想办法离开。

最后,引用海子的一句话:

我们这一辈子宁可在十年中不断的麻痹自己,选择一种自己每天抱怨的环境,也不愿意花费一年的时间从思想和意识层面做出改变,因为要改变,真的是蛮难的意见事情。

希望当我们从大学毕业的时候,不仅学会了专业知识,更加明白了自己的兴趣点在哪里,未来的路要怎样走。虽然基本上都没法实现,但是可以参照一下我们这些过来人的经验

返回
顶部